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奉议郎何君墓志铭元祐八年正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四、《净德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余尝铭光禄寺丞岷山何公之墓,考论世次及其里居详矣。
君乃光禄仲子也,讳大临字才叔,少读书,知名教,以修洁治身,以恭愿事亲。
乡党以善称,闺门以孝闻。
通《诗》、《骚》之学,仿约大致,作为篇章,适情寓物,平畅纯澹,有昔人风格。
或告以释氏之说,当虔敬崇奉,乃享令报,则曰:「广慈心即佛,不妄语即经,若乃祸福之应,惟修其在我者,而顺以听命。
吾知此而已」。
晚从道家之教,信尚清寂,求以养心治气,归之虚静,故能委置世纷,无竞于物,漠然自得,有方外之趣。
尤长于教子,择师取友必以贤,饬励以经术,欲其慎行而寡过;
诱掖以辞章,欲其资身而得禄。
凡朝夕所肄习而谓之课试者,每与之讲解,切劘不倦,若朋友然。
由是起家中第,孟仲接武,西南士大夫举义方之训,皆推君为先。
君娶倪氏,累封安仁县君,卒十年矣。
子五人:宗范朝散郎眉州教授
宗奭早亡;
宗诲以学求举;
宗韩,资州磐石县
宗哲果州相如县
孙男十二人。
元丰三年,神宗祀明堂,封君承事郎
其后五迁,至奉议郎
宗范又尝得五品服,请以赐君,不著于令,诏特可之,议者以为荣。
君享年六十三,元祐五年三月十五日卒于家。
八年正月四日,葬于青城县怀仁乡赤木里先茔之北。
初,倪氏之葬也,君为寿冢其旁,吊以诗曰:「我来同穴知何日,石火光中更十年」。
已而其言验。
嗟夫,始终生死之变,岂偶然哉!
铭曰:
每读《五代·忠义传》,至明宗何瓒入蜀制孟知祥事,未尝不废卷而叹也。
夫以明宗区区暌弱之唐,任一何瓒而欲禦权彊僭叛之蜀,岂不难哉?
意不屈,继以死,何其易也!
至君六世,而子孙之盛如此!
究观前人之大节,推验后嗣之吉报,则福禄之来,抑有由矣。
蜀梼杌序 北宋 · 张唐英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成都文类》卷二三、《全蜀艺文志》卷三○、嘉庆《四川通志》卷七八、道光《新津县志》卷四○、同治《重修成都志》卷一二、民国《合川志》卷五八、《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三
尝观自古奸雄窃据成都者,皆因中原多故,而闭关恃险,以茍偷一时之安。
譬夫穿窬之人,利于昏瞑之夕,至于白昼皎然,则无能为也
韦皋守蜀二十馀年,其才智机权,过于王、孟远矣,止欲求兼两川节钺,而不能得。
刘辟惑术士之言,自谓才过项羽,不数月,就槛车之缚。
盖是时,朝廷清明,刑政修举,贤智在位,纪纲整葺,彼虽欲不臣,势不能为也。
使、辟在五代时,其为恶必有大过于王、孟者。
以此知朝廷治则蜀不能乱,朝廷不治则不惟蜀为不顺,其四方藩镇之不顺,亦有不下于蜀者。
王衍之入洛也,三蜀之人尽喜中国之有圣人,而庄宗总制失驭,中外继叛。
蒲禹卿恸哭曰:「观天下事势如此,人岂有安泰之期耶?
必重不幸尔」。
洎知祥入蜀之后,明宗颇以蜀人为疑,凡高赀有力者,尽令东徙。
张中立叹曰:「蜀中之叛,非蜀人为之也,皆朝廷委用之臣所为也」。
其言盖有激而云尔。
善乎,田龙游之论曰:「僭伪之主改厅堂为宫殿,改紫绶为赭袍,改僚佐为卿相,改前驱为警跸,改妻妾为后妃,何如常称成都尹,永无灭族之祸耶」?
兹可谓药石切至之言也。
王、孟父子,四世凡八十年,比之公孙述辈为最久远,其间善恶之迹,亦可为世之鉴戒,编录者如《耆旧传》、《鉴戒录》、《野人閒话》之类,皆本末颠倒,鄙俗无取。
真宗时制诰路公振修《九国书》,有前蜀、后蜀《世家》、《列传》,然而烦简失当,尚多疏略。
张扶、冯涓、张士乔、段融、蒲禹卿、张云、陈及、田淳之徒,谏诤章疏,皆有益于教,尽弃而不录,此观者所以惜其有未备也。
予家旧藏《前蜀开国记》、《后蜀实录》,凡三十六卷,尝欲焚弃而不忍,今因检阅始终,削去烦冗,编年叙事,分为十卷。
其间事实未显,如髯须肥遗、远望绩长、禹粮蒲骚之类,各为解其失误。
凡《五代史》及皇朝日历所载者,皆略而不书。
名曰《蜀梼杌》,盖取楚史之名,以为记恶之戒,非徒其小说,盖使乱臣贼子观而恐惧云耳。
张唐英次功
按:《蜀梼杌》卷首,学海类编本。
送利漕刘明复朝议 北宋 · 冯山
五言排律 押先韵
中山元魏后,数世十三传。
皆在河南葬,初从代北迁。
中书谋定策(自注:环巂字仲贤魏中书侍郎。)大理力扶颠(自注:坦字宽夫,隋大理卿。)
渝国乘机日(自注:政会封渝国公。)唐公起义年。
议高都尉(自注:玄字深之,太宗驸马都尉。),名累侍郎(自注:奇天官侍郎,死罗织狱。)
原武输期集,东阿旧俗悛(自注:聚字文秀东阿。)
河阴才被诏(自注:藻茂实河阴。)户部志绳愆(自注:符字端朝户部侍郎。)
八子生中叶(自注:符有八子,崇黾、崇彝、崇望、崇鲁、崇纂、环、玕、圭。崇黾字子长,岭南节度使。崇望字希徒左仆射。崇鲁字郊文翰林学士。)三台共一躔。
洪洞城不下(自注:玕。),工待清钞本、小集作侍)政无前(自注:圭。)
昭辅书仪集,明宗礼意全(自注:太常卿。)
中丞安出处,艺祖首详延。
学士台阁咸平起涧瀍。
斯文醇复古,宏议自摧坚。
江汉源何巨,公侯兆已圆。
信辞师鲁志,佳气尹樊阡。
秘监儒将,缑山酒地仙。
看公承远构,发迹向孤骞。
浩荡穷经笥,纵横信笔椽。
巾箱遗紫绶(自注:见谱。),伯仲袭青毡。
辨论多兵略,澄清累使权。
凤鸣雄屏翰,鹑首富刀泉。
诏自南台下,车随北斗旋。
鹓鸿思旧侣,嵩少望归鞭。
师节频轻伏,戎腥(原作兵尘,据宜秋馆本、清钞本、小集改)未一湔。
朝纲今省户,古道日经筵
尽是徊翔地,行承咫尺天。
门施唐棨戟,冠珥汉貂蝉。
阀阅谁如此,功名盍勉旃。
慎无从子晋,轻去恋伊川(自注:因公之志而云。)
孑立栖迟久,深知义气清钞本、小集作气义)然。
人情尝岁月,物色自风烟。
士要文章别,诗因谱第编。
碑阴如可附,青玉为雕镌。
众修甲子醮词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十二
伏以太仆既分。
元精独运。
阴阳肇化。
支干承基
六十正神。
统四时而司昼夜。
八百符吏。
行凶吉而定死生。
大则天地邦家。
咸遵历象。
小则灾祥罪福。
必系主张。
考龙胎石室之经。
披凤篆琅函之要。
明宗旨。
倍切依归。
臣等仰赖神功。
获逢道运
尘机久闭。
俗网未祛。
行藏不合于儒元。
动息必贻于过咎。
又恐五行之内。
或有刑妨。
三命之中。
因逢否塞。
非凭至道。
难忏深瑕。
辄因六甲之辰。
五元之首。
同诚励志。
沥恳祈恩。
仰碧落以降真。
拂元坛而展礼。
伏冀洪休允洽。
照鉴无私。
咸赐吉祥。
永销灾厄。
青宫增禄。
丹延生。
存殁俱安。
公私并泰。
克勤精奉。
永答灵慈。
不任。
砚斋歌为唐子方树义方伯辛亥 清 · 郑珍
 出处:巢经巢诗钞前集卷九
唐子方方伯之侍其尊公直圃先生粤东也,于羊城买方砚一,右侧篆「雪声堂藏」,左侧梁药亭分书「岩野先生遗砚」,底有惠半农侍读铭云:「郁勃者何忠义气,黯黮者何家国泪,我为铭之永勿坏。」详款题,审所自鬻,盖明赠兵部尚书顺德陈忠烈公邦彦物也。得砚时,直圃先生解清远任,将启行。假寐舟中,梦古衣冠人入话,临去嘱曰:「顷有遗物托君家,幸保之无负。」方伯因以「梦砚」名斋,志尊公忠孝之气之相感,而又自寓向往前哲无常变皆当致身之意。扬历数十年,由县宰累官至布政湖北,所莅不欺,皆足与片石语。故为歌之。
二禺山色绿照船,岩野托砚阳山
子方使君田禾子,时适得砚五羊市。
阳山先生捧而喜,笑谓今持一砚矣。
粤装岂足贻子孙,惟此可度湖亭水。
韵事传来四十年,使君属我歌一篇。
红豆题镌恨未见,感时抚事吾潸然。
使君公,君不见当年岩野真孤忠。
书生未受一朝禄,苦与去运争苍穹。
不知禺珠纵获利,集生元子齐成功。
吴楚内争蜀秦黠,孱王讵足兴明宗
丈夫但了沟壑志,却计利钝非英雄。
妾辱子戮不回顾,何有一砚关其胸。
故知梦赠岂无意,要以忠孝相磨砻。
公家石公大儒匹,国朝晋吏称第一。
世传治谱到阳山使君乃尽旬宣术。
此砚相随又一时,时有污隆道无别。
各写怀芳报国心,岂比才人景纯笔。
即今归守阳山坟,岩野还应愧使君
太平臣子两无负,著述还看林下勤。
高斋闻庪东山麓,何日经过坐深竹。
借公宝砚展蛮笺,一仿兰亭黄绢幅方伯藏有米元章辛丑八月手装褚河南兰亭卷。)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六十一 南宋 · 释居简
 押词韵第三部
据虎头,收虎尾。
未见其人,第一句下明宗旨。
尝闻其语,踢起便行,白云万里。
注心经序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北涧集》卷五
荡相明宗者,《大般若经》之极致,而司南沉空滞寂也。
凡六百卷,卷凡几偈。
偈无量,故字亦无量;
字无量,故义则叵量。
如是展转,各无量数。
欲彰其目,必提其纲;
欲穷其量,必执其度。
不则尘沙要奥,广大玄閟,虽巧历莫能悉数。
《心经》之译,二百六十字,苟得其要,如上所陈,若指诸掌。
推而广之,不知六百卷浩乎其博也;
敛而藏之,不知二百六十字藐然其约也。
提纲执度,舍是而无所准的也。
然则此经,般若之灵扃也。
心之所之,法之所由也;
心之所止,法之所归也。
天地之大,万物之富,一稊在庾也。
若夫不知复不足以见天地之心,隘此心不足以语此经之方,迷此经不足以知此心之妙。
即一而三,即三而一,三智大观,于是乎在。
孤山造疏数千言揭此经大明,净觉则肃徒振旅,全师而攻之,百年宗徒,未卜孰诣。
宗印师作,哂乃末流无所适正,异其所异而同其所同,将缔其言而一之。
赍志而死,元粹嗣其志,旁罗契经,冥搜玄文,参诸往哲,断以己意,句析章分,会殊而同,理贯义条,反违而从,孤山之说必明,净觉之难必通。
夫今而后,自本然众相见无相空,即荡然大空识真空相。
因指得月,得月忘指,月与指俱忘也。
不忘者,忘乎哉!
智铠求僧疏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三、《北涧集》卷八
触事无心,弗从它觅;
明宗有偈,不倩人题。
身欲等于象龙,盟敢寒于鸥鹭?
横眸看梵字,答未了之恩休;
露顶洒松风,见本来之面目。
铁牛灵隐疏三首石桥净慈,同法嗣。)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五、《北涧集》卷九
道北道南,自是同工异曲;
难兄难弟,孰非跨灶冲楼。
四蜀两翁,一门双骏。
恭惟某人建瓴不竭,侧管徒窥。
如云无心,等一身于土木;
尊法有体,重九鼎于山林。
长芦起劫灰之前,小朵在屋檐之下。
袖中有东海,岂锦衣不荣故乡;
屋里贩扬州,携纸被便归方丈(时在本寺西堂。右山门。)
见谢公不住大沩,神交方外;
荆州不愿万户,道契环中。
判将车子横推,不碍袜头番著。
恭惟某人忘怀于众,无愧于心。
要泼除临济一宗,风清下载;
未拈著正因二字,草没前除。
如当来弥勒下生时,有不待周文而兴者。
岂无它人,不如同姓,久俟来归;
若论此事,眨上眉毛,早已蹉过(右州府。)
弗会佛法得黄梅衣钵,求之与,抑与之与;
指阴凉树为黄檗儿孙,不为也,非不能也。
明宗于度外,须领话于机先
恭惟某人不重己灵,匪从人得。
一千五百善知识,邪法难扶;
四七二三诸祖师,死灰欲焰。
近龙床角,踞鹫峰头。
八千岁以为春,嵩呼祝帝;
九万风斯在下,鹍化为鹏。
祥后堂住天童疏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七、《北涧集》卷九
东晋高风,想见兰亭胜践;
后人表刹,遂成莲社清游。
典刑怀古衣冠,气象压今丛席。
与选抡者,皆奇伟人。
某人峭峻全提,淹回半座,虽云借路,是亦明宗,便当捷出横蜚,未有长行不住。
佛法扶颠之际,春秋责备之时。
水迷泾渭之分,如何著眼;
乌藐雌雄之辨,只合忘言。
莫论三种住持,要见一门超出。
俞侍郎野亭诗后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八五、《洺水集》卷一三
诗非徒作也,有上下风刺之义焉;
亦非徒采也,闻之者必戒焉。
夫苟如词人之靡,作之而无补,熄先王之泽,采之而不用,则何取于作,抑何取于采哉?
后唐明宗一日问宰相冯道曰:「今岁丰登,百姓赡足否」?
以为丰凶皆病者,唯农家为然,且举当时进士诗「五月粜谷,二月卖丝」之句。
明宗悦其诗,命左右录而讽咏之,然不闻其有所赈恤也。
其视今日,因谏以述公之诗,亟宽一邑之民力,可同日论哉!
大抵东南一隅,地未加辟,而州县污吏征取日繁,有能因公之诗,量入制出,去其太甚,如经总、月桩者,此东南生灵晓夕之望,而不止乎一邑也。
或者犹谓吴粤钱氏之奉版籍也,稍减其赋,而江南李氏之归疆土也,辄增其额,故钱氏之裔昌,而李氏之后绝。
不知此邑胡为而独不减,乃垂三百年而后,公始及之邪?
然则邑之父兄子弟所以蒙被此诗之泽者,可不家传而人诵邪?
公之一话一言,不忘斯民,而命啬其年,不竟其施,天也。
午夜青灯,掩卷三叹。
进实录表 五代 · 姚顗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
奉诏。臣等同修先皇帝实录进呈。
自承天旨。寻戒百官。
申太史之旧章。遍访茂陵之遗牒。
莫不囊萤汗简。寝笔怀铅。
粗成典册之大纲。讵副宸旒之重委。
臣闻刻木结绳之代。泥金简王之朝。
传茂实于无穷。播英声于不朽。
良以弦歌诵美。帛书勋。
然则序皇猷而有质有文。论帝道而或疏或密。
疏则见讥于良史。密则利泽于洪源
禹穴藏书。作法永垂于千古。
桥山刻木。化民何止于百年
恭惟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务实去华。本仁祖义。
鄙汉家之霸道。薄用刑名。
遵老氏之元言。克敦慈俭。
爰自仗义旂于参野。总戎钺于渠门。
三纪训兵。奉列圣而重安鼎祚。
八年御宇。育黎元而别创萝图。
臣历览前经。详观哲后。
无如先圣居宗室而扶持景运。作维城而屏翰皇家。
鹰扬豹变之奇。蠖屈龙伸之智。
年才总角。位己建牙。
辅献祖太祖之经纶。解僖宗昭宗之祸难。
东平曹蔡。北静藩浑。
披榛棘而立朝廷。斩豺狼而兴社稷。
庄宗失驭。寰海横流。
方哀义帝之丧。坚守唐侯之位。
而讴歌遽迫。历数爰归。
于是革秦皇汉武之浇风。修贞观开元之仁政。
以臣幽浅。何以发挥。
自捧丝纶。如挟冰炭。
但缘职分。难避拟抡。
臣即与判馆事修撰官中书舍人张昭远中书舍人李详左拾遗吴承范等。依约典谟。
考详记注。按编年之旧体。
各次第以分功。起龙潜受命四十年。
成凤册新书三十卷。虽研精覃思。
备振于纲条。而事重才轻。
仍忧于漏略。加以装褫卤莽。
缮写生疏。旋命直馆右拾遗杨昭俭
虔切指踪。专司校勘
尚虞舛误。未尽周旋。
将冒犯于进呈。实倍增于忧负。
越国武肃王碑铭 五代 · 皮光业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八
粤以唐长兴三载壬辰春季凋十三荚。
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尚书令吴越国王弃捐宫馆。
以是岁明宗皇帝太常博士段容。
定谥议曰武肃
尚书工部侍郎杨凝式撰神道碑文。
翰林待诏张季恭至吴越
书于刊石。
后二年岁在敦牂。
天下兵马都元帅吴越王建庙貌于始封之越国
礼与境内。
乐之罔极。
孝思也。
盖闻神道设教。
莫大于郊社严禋。
明德惟馨。
无逾于祖考孝享。
是以百代相袭。
六籍盛称。
报劬劳则天保是徵。
展钦若则王假是训。
又况建除难靖乱之业。
武烈之威名。
振刚德义气之风。
成肃恭之懿号。
陈力四纪。
光奉八朝。
生为有土之君。
薨立象朝之庙。
是可睢盱召毕。
龌龊桓文。
声华永而日月齐。
简册编而古今在。
矧夫堂成王构。
家继国祧。
压璧宝以知来。
玉林而嗣位。
高阳号里。
无愧前贤。
夏屋登山。
常遵治命。
爰自郑缁始袭。
晋墨未除。
不忍一日之离。
遂立千年之祀。
金镕阳迈。
已成像于吴城
香刻旃檀。
复附神于越国
恭惟先天下兵马都元帅越国武肃王
殷朝篯祖。
仙萼分枝。
唐代鄛公。
灵源真派。
簪裾轩冕。
礼乐诗书。
謺庆连华。
交光翊业。
应劭七世。
累爵重官。
罗企一门。
惟忠及孝。
其降神也。
虹飞蜀国
始见殊祥。
鱼跃汾河。
是生奇表。
赤光耀室。
黄气浮空。
石龟陨下于官山。
胡人来归于宝器(此二事安国县父老言也)
其英姿也。
凤文龙藻。
夐出精神。
白琥苍圭。
琢为标格。
加之薛璘整峻。
谢安风流。
俯仰可观。
进退有度。
慕容德偃月日角。
光彩烁人。
李子坚匿犀龟文。
威仪镇俗。
其辞韵也。
音容洒落。
智辩铿輷。
元善抑扬。
张畅详雅。
至若讨论国计。
谈画兵筹。
接对使伻。
抚御将下。
所谓五河奔注。
百谷崩腾。
玉虹起而云雾销。
金虎啸而风飙动。
揣摩胜负。
赫连勃口授怀惭。
捭阖兴亡。
苏季子舌端有愧。
其气度也。
志高建木。
量等大瀛。
含垢匿瑕。
罔知边际。
求贤接士。
无怠寅昏。
重仁义若邱山。
视玉帛如咳唾。
翘翘车乘。
唯在得人。
憧憧往来。
皆钟和气。
所以羔皮豹舄。
鹤列犀渠。
咸愿杀身。
用酬大惠。
变家为国。
诚由万化生身。
以德聚民。
所谓八风从律。
其英雄也。
能知否泰。
俟云雷。
动必有成。
举无遗策。
蛟龙得雨。
莫测变通。
雕鹗出林。
可知意度。
其间文武迭用。
仁义宏敷。
平阿(一作常平之亡戟得矛(一作列戟持矛)
并能取舍。
元协之搦蛇骑虎。
不觉艰难。
奄有具区。
廓开霸业。
设使庾翼复出。
必不妄誉于桓温
阮籍重生。
安敢轻言于广武
文学也。
家承儒范。
世尚素风。
绛纱帐先生
授白纶巾于神女。
才通梦寐。
凤吐方来。
志在典经。
龙斗不顾。
所以博览七纬。
精究三元。
尽得津涯。
皆升堂奥。
其于篇韵。
尤著功夫。
思风起而绣段飘。
言泉淘而金沙见。
其札翰也。
花随腕下。
星逐毫飞。
霭若游云。
细凝垂露。
钩刀向背。
未饶索肉芝筋。
点画方圆。
高掩崔肥赵瘦。
就中濡染碑额。
益见呈露锋铓。
四方仰之神踪。
一代称之墨宝。
王逸少若见。
甘避雁行。
萧子云如逢。
大惭蝉翼。
其建大功也。
唐季乾符之末
中和之初
海凫乍扬。
天龟初伏
尘飞野马。
四郊之垒渐多。
雾暗腾蛇。
五贼之机共构。
其始者王仙芝结衅中土。
首搆祸阶。
虽已诛夷。
犹残支党。
自此丛祠乌合。
草泽蜂飞。
轻薄者固自披攘。
谨厚者亦为剽悍。
江南则朱直叛乱于唐山
孙端寇孽于安吉
西侵宛水。
东患苕溪
郡县则终日登陴。
生民则长时伏莽。
王时郊居圃。
嘉遁茅山(即葛仙公种瓜之地故曰圃与山相接在临安县城东二里)
方当枕石漱泉。
尚是褒衣博带
睹兹多事。
慨然究怀。
顾谓朋友曰。
丈夫须当拨乱平奸。
岂可怀安端坐。
是日乃奋兹戎服。
挂彼儒冠。
大散家财。
广招勇士
令才举。
行伍肃然。
手仗义旗。
身当勍敌。
一月之内。
二寇殄平。
千里之山川。
救两郡之涂炭。
是王之初功也。
其次黄巢来从五岭
直下三衢
展枭翅则雹布星罗。
张鲸牙则山连岳峙。
所遭蹂践。
并作尘灰。
王乃独领偏师
横行险地。
既逢大憝。
遂设奇兵。
敌望草木丛林。
皆是戈矛旌帜(获敌人之言也)
我则左右翼阵。
默化如神。
当下追奔。
尚贾馀勇。
长蛇封豕。
便出他疆。
新市下江。
保安数邑。
是王之功也。
其次彭城刘汉宏
据南镇之重地。
东越之名区。
黄巢既犯两京。
僖皇乃巡二蜀。
汉宏不思奔问。
便废贡输。
恃险阻于浙河(一作江潮)
欲觊觎于江岸(一作浙岸)
先于渔浦鼋石。
翼张下营。
萧山西陵
鳞次列砦。
烽燧交应。
鼙鼓相闻。
时我诸军。
实有难色。
王乃潜趋间道。
夜济长江
仰告昊天。
乞昏朗月。
当下寒云布野。
杀气凝空。
楚庙阴兵。
旁随雾合。
晋臣黑幔。
闇与山连。
我师忽震于雷霆。
彼砦俄摧于魂梦。
风号貔虎。
争传破竹之声。
阵卷龙蛇。
竞集建瓴之势。
贼将殷轮不暇。
漂杵有馀。
仅身免以奔归。
乃塞门而自守。
尔后大小百战。
首尾四年。
方清镜水之波。
始有兰亭之地。
吊其生聚。
大布仁慈。
诛彼渠魁。
不须天讨。
是王之功也。
次则有薛朗。
逐出周宝
自据朱方。
南袭毗陵
西侵建邺
恣其剽掠。
务在杀伤。
将承中国之危。
拟扼长江之险。
王乃命二麾上将
一月报功。
指其山川。
授以韬略。
蹄毂并举。
水陆兼行。
曾不旬时。
讨平窟穴。
南宫万于犀革。
视以囚人。
崔慧景于䲡篮。
彰其叛主。
是王之功也。
次则有徐约
比是六合镇使。
遽忝三吴郡
玉帛是求。
徵敛无度。
长时习战。
齐民因被雕黥。
比屋为军。
鲁儒亦遭剪削。
惟王闻其暴虐。
奋激神威。
上谷之精兵。
命下江之贤将。
授以九天九地之诀。
传以训辞训典之规。
扼断咽喉。
其郊野。
任约之龙果睡。
王弥之豹徒飞。
食窘朝饥。
无由抚士。
计穷宵遁。
遂至溃围。
松陵之烟水重
香径之黎元再活。
是王之功也。
次则有孙儒
恃有数兵甲。
不守淮南
直欲别迁土疆。
遂奔江左
刲人民为粮食。
隳舍宇为薪苏。
饿鹘饥鹰。
飞扬京口
贪狼乳虎。
践踏吴门
渐逼由拳
将窥霅水
王乃张天网于阻险。
辟地阱于要冲。
发水犀之骁雄。
设燧象之奇计。
青雀摩垒。
赤兔致师。
将持久以待之。
俟势穷而必取。
守陴皆哭。
无食何为。
鸣鼓而攻。
脱身遂去。
向使不施神略。
不振王威。
则翼翼生灵。
皆成膏血。
茫茫胜槩。
尽作烟煤。
所谓劬劳为时。
广大及物。
是王之功也。
次则有董庶人。
始镇石镜
便牧杭州
因破汉宏
遂居越土。
自形成象。
从纤至洪。
并是王之擐甲执兵。
左提右挈。
以至手持旄节。
身爵王侯。
既灭顶于彝伦。
乃垂涎于神器。
铜符金匮。
祥瑞乱兴。
玉玺珠袍。
妖讹竞起。
王以早同楚歃。
夙共晋盟。
书尚缄縢。
血犹濡鍉。
笺函旁午。
诱劝交驰。
谏既闭于属垣。
祸遂成于覆族。
是时两河倔强。
三辅纷纭。
万象虽拱于北辰。
一人不遑于南顾。
王请奉行天罚。
所统便是国兵。
不费上供资财。
不役诸道将帅
果见桓元计窘。
抽玉导以求生。
王莽势穷。
转铜威而厌胜。
喉既摏于富父。
骨复弃于会稽
潴其故宫。
焚其法物。
复我正朔。
我寰瀛。
五石补而天镜明。
六合完而地维正。
是王之功也。
王以平妖立霸时之业。
戡难建盖世之功。
律吕宫商。
锵洋史籍。
丹青金玉。
焕烂国华。
所以僖宗天子。
仰我文昭
眷我武烈
龙光压謺。
急使星驰。
纶綍便蕃。
大王起。
寻以耿纯试理。
卢植兼才。
披锦衣以耀家乡。
握圭符而光松梓。
洎于昭皇飞升。
大宝礼遇元勋。
龙悦召云。
凫忻得藻。
嘉功赏德。
金凤之诏连飞。
表异旌优。
玉麟之符遂刻。
南徐藩翰
钱塘之江山。
节竦灵犀。
帐开神虎。
三千珠甲。
光烂星辰。
十二牙旗。
文生组绣。
碧幢才建。
黄阁又开。
乃兼镇于越藩。
遂对持于汉节。
中天辰象。
虽分牛斗之疆。
夹岸烟岚。
映出东西之宅。
四县既食。
万户累加。
棨戟立门。
赤油罗列。
山河誓券。
丹字荧煌。
生祠之笾豆锵锵。
衣锦之城隍黯黯。
而又特逾汉制。
封我吴王
分夏社之心。
桐剪周王之手。
昔也龙蛇起陆
蹈汤火以战争。
此际山川出云。
见君臣之际会。
逮夫济阴王既传天宝。
梁太祖应元苞。
于王不易范张之故情。
请结秦晋之嘉好。
恨无殊礼。
得展异恩。
于是追吕望之高风。
山甫之美躅。
师尚父统摄三老。
作帝股肱。
尚书令总务万几。
为天喉舌。
仍颁瑞节。
复践高坛。
建牙兼镇于扬州
分阃遥临于楚甸。
寻命兵部姚尚书洎
躬持凤册。
远泛鲸波。
备周官之典仪
越国之土宇。
八鸾四马。
耀镂钖以振钩膺。
三节一王。
秉桓圭而垂元玉。
及龙德嗣君即位
礼称伯舅。
尊曰父师。
寅兹烈光。
虔奉顾命。
是时遣吏部李尚书燕
捧持纶诰。
谕晓湖湘
授天下兵马都元帅
洞庭彭蠡
渐无不顺之臣。
北狄西戎
将有后予之叹。
韩信汉高祖曰。
陛下能将将。
臣能将兵。
是知元帅非人臣之职曹。
帝王之兵柄。
推于前代。
隋炀帝晋王淮南行台尚书令祗为行军元帅
无天下之号。
国朝肃宗皇帝驻跸灵武
因命代宗皇帝广平王而为之。
德宗皇帝鲁王而为之。
梁太祖授九锡后而为之。
斯天下元帅之故实也。
其后龙德复命兵部崔侍郎协
赍持简册。
浮泛风帆。
扬往典于明庭。
促及时而建国。
召康公之命。
得以专征。
唐叔虞之封。
良由吉梦。
未久金行运息。
土德中兴。
庄宗皇帝鹊起并汾。
龙飞宋汳。
当宁不逾于旬朔。
临轩宣谕于公卿。
曰。
吴越国王五十年来。
常作支天之柱。
三千里外。
每为捧日之云。
今若将致小康。
实在敬尊元老。
于是鸾台进拟。
麟趾摛词。
典瑞献功。
白圭而册文粲烂。
职金供命。
镕紫磨而印篆盘珊。
封吴越国王
再授天下元帅
马迁十代史内。
固是绝伦。
𧦬万卷书中。
必无往例。
其建国也。
大君有命。
明试以功。
癸未而至壬辰
备战器而修王道。
先是中朝名士。
在野遗人。
或负笈担簦。
来投霸府
或折襦为裤。
面诣军门。
奋袖于嘉纳(一作务)堂中。
曳履于灵钧台上。
至此水镜裁鉴。
金秤等量。
并列庭臣。
皆居省署。
簪裾列侍。
文物齐光
张伯仁陈宗庙之仪。
子产献公侯之礼。
岂谓难穷者大数。
莫究者彼苍。
俄脱屣于具区。
遽彻县于正寝。
金山雾掩。
谁知帝召王乔
玉海波空。
实痛神辞李广
况十三州疆场。
百万户黔黎。
咸长养于恩膏。
悉生成于化泽。
泪洒而晴空散雨。
愁凝而杲日沈云。
鸟兽悲哀。
草木惨怛。
明宗皇帝太常定谥法
贰卿而撰诔文。
鸾辂龙旗。
赠礼优于邓禹
梓宫黄屋。
异数等于霍光
得谓尽始尽终。
极荣极贵。
享九九之仙寿。
位于一爻。
万之人心。
歆神道于千祀。
有后如此。
又何觖焉。
天下兵马元帅吴越王
族之多奇。
承赵宗之后世。
嵩衡泰华。
秀气俱腾。
淮济江河。
荣光共结。
是时允主。
诞我国祥。
绍经文纬武之基。
袭积德累仁之业。
开襟奋臆。
伏雄杰于周瑜
誓众临戎。
统人豪于张衮
风仪则悬星溢眦。
紫电扬矑。
霜雪凝肌。
鱼龙入发。
仙应有分。
贵不可知。
宋弁声姿。
尤闲进对。
窦融词气。
惟是卑恭。
加以青云常在于言谈。
畏日不离于顾盼。
徐行缓步。
褚彦回却是趋跄。
散帻斜簪。
王文宪殊非蕴藉。
智略则鲍叔锥矢。
应手而成。
德业则顾和圭璋。
遇机方露。
远者大者。
一刚一柔。
静则心照镜而貌怀冰。
含和六气。
动则火炎山而汤涌海。
慑惧万人。
机变则管葛才高。
孙吴术妙。
身文虎豹。
隐见不常。
义府戈矛。
短长迭用。
五隽才既为己任。
六奇策固是无遗。
郤縠诗书。
经纶国计。
项羽雷电。
振动兵筹。
徐睇而莫测金泉。
旁窥而罔知珠岸。
词藻则霜皓月。
络绎䌽笺。
芳草落花。
飘扬镂管。
织成梦锦。
散出神霞。
英变屡奇。
张融之言信矣。
淩颜轹谢。
元稹之论宜然。
札翰则早受义方。
曾传掣笔。
鸾回鹊反。
气势惊人。
金错银钩。
纵横入目。
案牍无非笔阵。
宫寺争耀牌。
崔宏之本草无
张育之折蒲失色。
立功则我王初离太学
亲兵。
郑世子方欲平齐。
汝阴王正思安汉
属邻国侵轶。
命将曰李涛
仅二万兵。
下百里砦。
围逼安国
涎喙馀杭
王虔奉训辞。
遂升上将
清风授武。
黄石传书
亲承韩奕之黄罴。
躬伏封文之白虎。
攻东南而备西北。
事在机先。
掩五垒而出三门
别驰神算。
于是崩摧大阵。
擒获万人。
道路隘于俘囚。
山川积于戈甲。
馀敌作气既竭。
方遁于潜
我则乘胜追奔。
广德
未出一百里之境。
复降五千(一作十)乘之戎。
唱凯歌而喜气连郊。
整班师而雄风掠地。
寻即大统龙舰。
远泛鳌溟。
江阴而收东州(一作川)
入海门而观北固。
彼境遂陈舟楫。
远出枝梧。
我则陈二广于浪港沙前。
设三覆于石牌湾内。
零陵石灰风便。
争投于蛟蜃窟中。
沁水火筏油燃。
尽葬于鲸鲵腹里。
一战定霸
二纪无虞。
寰海具瞻。
将相迭耀。
声光丕显。
为廊庙之人。
功业升闻。
段襄居骨鲠之任。
爰自嗣承国构。
缵奉王基
况当跪箭之初。
又在寝苫之内。
龙凤。
三千馀口之家风。
铁石虎貔。
二十万人之军府
诚难抚御。
岂易辑绥。
我王以孝为模。
用仁作范。
无所不可。
唯言是从。
嘉惠宠灵。
供承花萼。
油云膏雨。
润泽闺门。
此外习武益兵。
轻刑慎罚。
德无胫而远届。
名无翼而遐飞。
果动天朝。
继钟异宠。
三年之内。
两册连封。
双龙之金节齐行。
四马之宝车并骤。
玉具冠剑。
见王者之尊崇。
织文旗常。
睹国容之贵盛。
我王因兹显赫。
益动孝思。
无以答先后之恩。
无以报昊天之德。
且曰。
武肃王有大功及天下。
大名振寰中。
庇生民而百万有馀。
筑城垒近五十来处。
岂可不建庙貌。
不像真容。
为星纪之福宫。
作地户之神主。
爰命兴武中直都虞候姚敬思。
马臻湖畔。
勾践城中。
选闉阇形势之中区
得显敞高平之胜址。
于是锹杵俱下。
畚锸齐兴
隐隐雷声。
轰轰岳振。
不十旬而展役。
匝千丈之阴基。
大梓文
匪自泰山伐得。
宏梁巨栋。
非因漳水漂来。
雕镌者王母元图
甃砌者赫连绣石。
斤挥斧运。
削出银葩。
水錾砂磨。
方成玉磶。
元武(一作玉)之嘉兆。
应神蓍之吉辰。
始乃架险梯虚。
云构山屹。
阴虬回抱。
阳马奔趋。
虎牙衔而枅栱连。
龙脊袅而栾栌转。
琼瑶耀壁。
丹漆明檐。
鸳鸯之瓦缝界成。
芙蓉之塼文印出。
即以丙申岁秋八月十有七日
我王备卤簿鼓吹。
车辂旂常。
北司侍臣。
南班旧列。
奉迎真像。
而入祠宫。
白檀雕出圣容。
黄金缕成宝座。
仪形酷类。
神彩如生。
凤目龙章。
颜犹不改。
垂旒被衮。
人见兴悲。
礼器则俎豆牺樽。
轩悬则柷敔钟磬。
后殿则翚衣雉服。
文母贤妃
露幔珠屏。
虾帘象榻。
不异昔时秘寝。
皆同曩日深宫。
前则广厦交阴。
芳亭对构。
紫石伏狻猊之影。
朱栏交菡萏之光。
正启重门。
并列神将。
侍卫兵仗。
戈戟森然。
文武官班。
簪裾肃列。
直出甬道。
千步有馀。
河枕投醪。
波通射的。
莲芰绕于水阁。
夹于星桥。
左则回抱粉廊。
连延绮栋。
并图曹署。
各列司存。
乃至早世勋臣。
无禄公子。
皆塑仪像。
并配荐羞。
右则修庑飞甍。
绿窗丹牖。
阴兵神马。
见雷电而没风云。
明灶净厨。
备粢盛而烹肥腯。
景物则高杉矮桧。
粉竹金松
夹砌名花。
连阶瑞草。
烟岚蓊蔚。
便是阴宫。
云雾朦胧。
居然神府。
我王昔以致君之业。
累殄寇戎。
今立显考之祠。
用修孝敬。
所以天朝继封王爵
以耀国章。
黄金印印宇内徵呼。
都元帅帅天下侯伯。
卓绝殊勋洪业。
所谓炙地薰天。
设使书剡溪九万之笺。
不能尽
华山五千之仞。
亦恐难穷。
光业也词不梦于王椽。
才匪量于曹斗。
拟奚斯之颂。
或恐粗心。
豫章之碑。
岂合措手。
但以二纪幕客。
十载庭臣。
不求孙绰擅名。
岂望杨修绝妙。
所希编述。
用答恩知。
追感先王。
恭为铭曰。
崧高嶙峋。
是生哲人。
上天师子。
出泽麒麟。
篯尊殷祖。
鄛允唐臣
衣冠表里。
文武经纶。
广运将新。
大盗斯起。
雁象歘惊。
凫毛乱委。
紫盖蒙尘。
黄巾多垒。
既斁宪章。
又裂文轨。
武肃英王
提剑东方。
龙行云雨。
虎变文章。
孛气沃酒。
妖雪归汤。
洗涤星纪。
整顿天常。
告功狼居。
图形麟阁。
桐圭联编。
茅土续索。
三道犀幢。
八朝凤诺。
丹券家门。
锦衣城郭。
元帅天下。
国王具区。
六瑞琢册。
三品铸符。
尚父四履。
尚书万枢。
峗峨高寿。
曦赫霸图。
我王奉天
为时而出。
宝应
继明照日。
国士无双。
风华第一。
削树平戎。
梦禾受秩。
功既挺世。
德又动天。
袭封二册。
嗣位三年。
金印国宝。
元帅兵权。
忠无瑕颣。
孝绝雕镌。
未褫墨缞。
乃建清庙。
卧龙之城。
会稽之峤。
岚界回廊。
明周㙩。
广殿霞开。
重门岳峭。
瑞玉礼器。
香檀圣容。
民之祀主。
我之神宗。
秉翟执籥。
特磬编钟。
燃萧燔膟。
置币输琮。
于穆祠宫。
焕焉阴府。
五齐恒馨。
六佾常舞。
肴荐房烝。
歌随路鼓。
令子懿孙
光今古。
长乐老自叙 五代 · 冯道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七
余世家宗族。
始平长乐二郡。
历代之名实。
具载国史家牒。
余先自燕亡归晋。
庄宗明宗闵帝清泰
又事晋高祖皇帝少帝
契丹汴京
为戎二主所制。
镇州与文武臣僚马步将士归汉朝
高祖皇帝今上。
顾以久叨禄位。
备历难危。
显祖宗。
下光亲戚。
亡曾祖讳凑
累赠至太傅
亡曾祖母崔氏。
追封梁国太夫人
亡祖讳景。
累赠至太师
亡祖母褚氏。
追封吴国太夫人
亡父讳良建。
秘书少监致仕。
累赠至尚书令
亡母张氏。
追封魏国太夫人
余阶自将仕郎朝议郎朝散大夫朝议大夫银青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特进开府仪同三司
职自幽州节度巡官河东节度巡官掌书记
再为翰林学士
改授端明殿学士集贤殿大学士太微宫使
再为宏文馆大学士
又充诸道盐铁转运使南郊大礼使明宗皇帝晋高祖皇帝山陵使
再授定国军节度同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
一为长春宫使
又授武胜军节度使邓随均房等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
官自摄幽府参军试大理评事检校尚书祠部郎中侍御史检校吏部郎中御史中丞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师侍中
又授检校太师中书令
正官自行台中书舍人再为户部侍郎
兵部侍郎中书侍郎
再为门下侍郎刑户吏尚书右仆射左仆射
三为司空
两在中书
一守本官。
又授司徒侍中
赐私门十六戟。
又授太尉侍中
又授戎太傅
又授汉太师
爵自开国男开国公鲁国公
再封秦国公梁国公燕国公齐国公
食邑三百户至一万一千户。
食实封自一百户至一千八百户。
勋自柱国上柱国
功臣名自经邦致理功臣至守正崇德保邦致理功臣安时处顺守义崇静功臣崇仁保德宁邦翊圣功臣
先娶故德州户掾褚讳濆女。
早亡。
后娶故景州弓高县孙明府讳师礼女。
累封蜀国夫人亡。
长子平。
秘书郎右拾遗工部度支员外郎
次子吉。
秘书省校书郎膳部金部职方员外郎屯田郎中
第三亡子可。
秘书省正字殿中丞工部户部员外郎
第四子幼亡。
第五子义
秘书郎改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御史中丞
定国衙内都指挥使
职罢改授朝散大夫右春坊太子司议郎
太常丞
第六子正。
协律郎改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御史中丞
定国军节度使。
职罢改授朝散大夫太仆丞
长女适故兵部崔侍郎讳衍子太仆少卿名绚
封万年县君
三女子早亡。
二孙幼亡。
唐长兴二年敕。
瀛州景城县庄来苏乡改为元辅乡。
朝汉里改为孝行里。
雒南庄贯河南府雒阳县三川乡灵台里。
晋天福五年敕。
三川乡改为上相乡。
灵台里改为中台里。
时守司徒侍中
又奉八年敕。
上相乡改为太尉中台里改为侍中里。
时守太尉侍中
静思本末。
庆及存亡。
盖自国恩。
尽从家法。
承训诲之旨。
关教化之源。
在孝于家忠于国。
口无不道之言。
门无不义之货。
所愿者。
下不欺于地。
中不欺于人。
上不欺于天。
以三不欺为素。
贱如是。
贵如是。
长如是。
老如是。
亲事君事长。
临人之
旷蒙天恕。
累经难而获多福。
曾陷蕃而归中华。
非人之谋。
是天之祐。
六合之内有幸者。
百岁之后有归所。
无以珠玉含。
当以时服敛。
以籧篨葬。
及择不食之地而葬焉。
以不及于古人。
故祭以特羊。
戒杀生也。
当以不害命之物祭。
无立神道碑。
以三代坟前不获立碑故。
无请谥号。
以无德故。
又念自宾佐至王佐。
及领藩镇时。
或有微益于国之事节。
皆形于公籍。
所著文章篇咏。
因多事散失外。
收拾得者。
于家集
其间见其志。
知之者罪之者。
未知众寡矣。
有庄有宅有偫书。
有二子。
可以袭其业于此。
日五盥。
日三省。
尚犹日知其所亡。
月无忘其所能。
为子为弟。
为人臣为师长
为夫为父。
有子有犹子有孙。
奉身即有馀矣。
为时乃不足。
不足者何。
不能为大君致一统。
定八方。
诚有愧于历职历官
何以答乾坤之施。
时开一卷。
时饮一杯。
食味别声被色。
老安于当代耶。
老而自乐。
何乐如之。
时乾祐三年朱明月。
长乐老序云。
论修唐史奏 五代 · 赵莹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四
伏以唐室君临。历年长远。
至若王言帝载。国史朝经。
治平之时。充溢台阁
自季朝丧乱。迨五十年。
四海沸腾。两都沦覆。
竹简漆书之部帙。多己散亡。
石渠金马之文章。遂成残缺。
今之书府。百无二三。
臣等虔奉纶言。俾令撰述。
褒贬或从于新意。纂修须按于旧书。
既阙简编。先忧漏落。
臣今据史馆所阙唐书实录。请下敕购求。
咸通中宰臣韦保衡蒋伸皇甫焕撰武宗宣宗两朝实录。
皆遇国朝多事。或值皇舆播越。
虽闻撰述。未见流传。
其韦衡裴贽。合有子孙。
见居职任。或门生故吏。
曾托纂修。或秘藏于士族之家。
或韬隐于钜儒之室。圣代方编于旧史。
耆年有事于故朝。闻此撰论。
谅多快惬。况行恩奖。
以重购求。请下三京诸道及中外臣寮。
凡有将此数朝实录诣阙进纳。请量其文武才能。
不拘资地。与除一官。
如卷帙不足。据数进纳。
亦请不次奖酬。以劝来者。
会昌至天复。垂六十年。
其初李德裕上党。著武宗伐叛之书。
其后康丞训定徐方。有武宁本末之传。
如此色类。记述颇多。
复有世积典坟。家传史笔。
或收纂当时除目。藏在私居。
或采摭近代制书。以为文集。
未逢昌运。无以发明。
今属搜扬。诚为际会。
志业。伫见旌雠。
请下中外臣寮。及明儒宿学。
有于此六十年内。撰述得传记及中书银台史馆日历制诏册书等。
不限年月多少。并许诣阙进纳。
如年月稍多。记录详备。
请特行简拔。不限资序。
臣与张昭等共议。所撰唐史。
祇叙本纪列传十志。本纪以纲帝业。
列传以述功臣。十志以书刑政。
本纪以纲帝业者。本纪之法。
始于春秋。以事系日。
以日系月。以月系时。
以时系年。刑政无遗。
纲条必举。须凭长历。
以编甲子。请下司天台。
唐高祖武德元年戊寅天祐元年。为甲子转年长历一道。
以凭编述诸帝本纪。列传以述功臣者。
古者衣冠之家。书于国籍。
中正清议。以定品流。
故有家传族谱族图。江左百家。
轩裳继轨。山东四姓。
簪组盈朝。隋唐己来。
勋书王府。故士族子弟。
多自纪世功。备载简编。
以光祖考。今宸恩涣洽。
属意撰论。卿士大夫。
咸多世族。闻兹汗简。
孰不慰心。请下文武两班及藩侯郡牧。
各叙累代官婚名讳行业功勋状一本。如有家谱家牒。
亦仰送官。以凭纂叙列传。
十志以书刑政者。五礼之书。
代有沿革。至开元刊定。
方始备仪。自宝应以来。
典章渐缺。其祇见郊庙。
册拜公王。摄事相礼之文。
车辂服章之数。势移权倖。
礼或僭差。故军容释奠于儒宫。
朝议诮。巷伯扈銮而法服。
博士抗论。年代既深。
礼文斯忒。请下太常礼院
自天宝已后至明宗朝己来。五礼仪注。
朝廷行事。或异旧章。
并据增损节文。一一备录。
以凭撰述礼志。四悬之乐。
不异前文。八佾之容。
或殊往代。隋唐已来。
乐兼夷夏。乃有文舞武舞之制。
坐部立部之名。天宝之初
云韶大备。宝应之后。
音律渐衰。郊庙殿廷。
旧章斯缺。自咸秦荡覆。
钟石沦亡。龙纪返正之年。
有司特铸。悬乐旋宫之义。
空有其文。请下太常寺
其四悬二舞增损始自何朝。及诸庙乐章舞名开元十部用废本末。
一一按录。以凭撰述乐志。
刑名之制。代有重轻。
隋唐以来。疏为律令。
然累朝虽有制敕相次。增益旧条。
以此格律之文。未能画一。
后敕不编于实录。诸制多在于法书。
请下大理寺。自著律令己来后敕入格条者。
会昌己来所经疑狱。一一关报。
以凭撰述刑法志。律历五行。
天文灾异。中书实录。
前代具书。自唐季乱离。
简编沦落。太史所奏。
并不载于册书。谪见之文。
时或存于星历。请下司天台。
会昌己来。天文变异。
五行休咎。历法改更。
据朝代年月。一一条录。
以凭撰述天文律历五行等志。唐初定官品令。
三公三师为第一品。尚书令仆射为第二品。
两省御史台寺监长官六尚书为第三品。自定令己后。
官品错舛。比诸令文。
前后同异。又有兼摄检校之例。
资授册拜之文。军容或盛于朝仪。
使务渐侵于省局。以此官无定令。
位以赏功。台府之权。
随时轻重。求诸官志。
前代无闻。请下御史台
自定令己后。文武两班品秩。
或升或降。及府名使额。
寺署废置。官名更改。
一一具析。以凭撰述职官志。
画野离彊。实均九贡。
带河砺岳。爰命诸侯。
唐初守边。则有都督总管之号。
开元命将。即有节度按察之名。
刺史多带于使衔。郡阁更兼于军额。
其后四安之地。因乱多设于戎夷。
九牧之中。乘宠遂邀于旄钺
故山河易制。名类实繁。
请下兵部职方。自开元己来。
山河地理。使名军额。
州县废置。一一条列。
以凭撰述郡国志。汉述艺文。
隋编经籍。盖以总括典坟之部。
牢笼流略之书。唐初以迄开元。
图书大备。历朝纂述。
卷轴弥繁。若不统而论之。
何彰文雅之盛。请下秘书省
唐初己来。古今典籍经史子集。
元撰人姓氏四部大数报馆。以凭撰述经籍志。
臣名叨辅弼。学愧裁成。
获奉制书。俾专信史。
伏以有唐缵历。累叶承平。
文德武功。己纷纶于图牒。
记言载笔。尚阙漏于简书。
皇帝陛下永念沦胥。深思揖让。
周武成汤之庙。不忘故朝。
汉皇封王赧之孙。盖悲亡国。
今则己覃优渥。爰勤纂修
凡在臣僚。孰不知感。
所惧史才短浅。识局荒唐。
实虑庸虚。有孤宸委。
所陈条例。如可施行。
请下所司。庶几集事。
请差官纪录时政疏 五代 · 刘煦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三
明宗朝。
每见宰臣节度使为军民政事。
有所敷陈。
或宸旨宣扬。
皆关道理。
唯近臣闻听。
外面不知。
先朝时诏枢密直学士阎至
于奏对时记录。
逐季下史馆
以备纂修
今年四月后。
李专美记录。
今以改官。
其记录望别差官。
冯道门下侍郎平章事 后晋 · 晋高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四
舜任五臣。
坐致穆清之化。
汉尊三杰。
克成王霸之基。
皆所以君臣义通
上下情洽。
得以寅亮大化。
导扬休声。
百工允𨤲。
垂衣裳而御宇。
万方率服。
铸剑戟以为农。
式繇辅弼之功。
兆此隆平之运。
朕谬膺开创。
初统寰瀛。
照临将被于淳风。
宰制实凭于良辅。
其有功宣缔构。
业绍经纶。
两朝输翊戴之勋。
万汇仰陶钧之力。
是宜重膺梦卜。
再践庙堂。
俾光新造之邦。
共阐无为之化。
经邦致理翊戴功臣特进司空上柱国始平郡食邑二千五百户食实封三百户冯道
礼天苍璧。
镇国元龟。
夏璜为稀世之珍。
轩镜是辟邪之宝。
方诸才业。
良平有可差其肩。
较彼忠贞。
姚宋不得并其辔。
可谓人臣之刀尺。
造化之丹青。
明宗皇帝克绍基扃。
仰膺图谶。
于草昧皇灵之际。
有攀鳞附翼之功。
密赞皇猷。
静司诰。
出纳奉命。
周旋八年。
秤以定锱铢。
浮殷舟而拯沈溺。
四时成岁。
阴阳毕顺于燮调。
九德不愆。
朝野咸推于表式。
繄予薄德。
获被宠灵。
将惕励以为怀。
恐负荷之弗克。
宜凭勋德。
共济艰难。
是用重启岩廊。
俾持埏埴。
水土之崇资不改。
宏文之大柄仍兼。
于戏。
造膝陈谋。
尔无辞于裨救。
开怀纳谏。
朕不怠于听从。
致社稷于昌期。
纳生灵于寿域。
共臻至理。
勿坠前功。
唯于大臣。
不俟多训。
可守司空门下侍郎平章事宏文馆大学士
立唐五庙诏 后晋 · 晋高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四
德莫盛于继绝。
礼莫大于敬先
庄宗立兴复之功。
明宗垂光大之业。
逮乎闵帝
实纂本枝。
然则丕绪洪源
皆尊唐氏。
继周者须崇后稷
嗣汉者必奉高皇。
将启严祠。
当从茂典。
宜立高祖太宗庄宗明宗闵帝五庙。
招安府敕 后晋 · 晋高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六
魏府城马步诸军将校员寮节级军将长行参佐官员僧道百姓等。朕以范延光明宗旧臣。
与朕素敦分义。因开怀而舍释。
果沥恳以归明。君臣之义宛然。
金石之言无改。亦繇诸军将士。
参佐职员。同输归向之诚。
共感怀柔之道。备观忠孝。
深所叹嘉。将遍示于渥恩。
宜先行于慰抚。表予大信。
安尔众心。应在城官员将校长行
今日巳前。罪无轻重。
一切不问。范延光巳除授郓州节度使
赐铁券。封本郡王
孙汉威等将校。等第除授防禦团练刺史
巳各别行制敕。命使往彼。
宣赐恩命。仍令各取便路赴任。
恩命未到閒。仍且委薛霸充都巡检使
乔谨充副巡检范延光赴任后。
即可取便路发赴所任。其馀将帅参佐官吏随职员。
并一一分析名衔奏闻。当议各加渥泽。
其应在城马步军将厅子指挥散员亲从左右义勇先锋。并入马直马步人神勇弩手郑韬张进手下兵士。
并薛霸王建遣诸色将校衙队名额军都。并升为侍卫亲军排连。
所有今年冬衣见阙绵数。巳指挥杨光远
收寨内绵。勘会俵散。
应有先被张从宾胁从。符彦饶惊扰。
卫州黎阳陷失。因兹走入。
及隔过官员使臣将士等。兼自兴师以来。
前后离背军都住彼者。并不问罪。
其官员使臣等。并与录任。
其将士等。各与依旧。
请受诸军收管。如有入城后迁转职名者。
便据见守职名支给请受。如有诸色人辄敢恐动。
并当深罪。在城将校
及诸色官员。应有物业为人请射者。
并许给还。依旧为主。
先有抽入城义军。并放归本家。
如是巳配在诸军者。各随本人所愿。
如愿在军者。即依旧收管。
愿归农者。即放归本家。
所有府城四面人户。三十里内。
与放二年秋夏租税。三十里外。
委逐县令佐专切点检。如实曾经砍伐桑柘。
毁拆屋舍者。分析申奏。
尽与蠲放租税。切仰招携。
速令归业。应九月二十五日巳前。
因事被杀之家。不得更有论讼。
及相雠报。妻孥家产。
巳配没者。并给还。
如有自去年七月十九日后来。曾经在城将校及诸色人请射舍宇等。
或为配率柴薪。或为自要供烧毁拆却者。
只据九月二十五日后见在者舍宇交割。其有巳破除。
却閒未数日。不得更有论索。
如内有属官舍宇。亦仰准此指挥
应自去年七月十九日巳前。有诸色商旅。
或城内与城外。亲情相识。
应是寄留诸色钱物羊马牛畜等。或经括率。
或以没纳入官。或破罄尽。
不计是何公私官员寄付。并不许更有论索。
如敢以敕前事相告言及相雠报者。以其罪罪之。
朕方启基扃。务安华夏。
每推诚而待物。日仗信以怀来。
布兹誓言。质诸天地。
天雄军节度副使朝请大夫检校刑部尚书赐紫金鱼袋李式中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亳州团练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贝州刺史孙汉威可检校太保陇州防禦使
天雄三城都巡检使检校户部尚书薛霸可检校司空卫州刺史。天雄军马步都指挥使检校工部尚书王建检校司空虢州刺史
天雄军内外马军都指挥检校户部尚书药元福检校司空深州刺史。天雄军内外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兵部尚书绣州刺史安元霸可检校司空随州刺史
令修唐史敕 后晋 · 晋高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六
有唐远自高祖。下暨明宗
纪传未分。书志咸阙。
今耳目相接。尚可询求。
若岁月寖深。何由寻访。
宜令户部侍郎张昭起居郎贾纬秘书少监赵熙吏部郎中郑受益左司员外郎李为光等修撰唐史。仍宰臣赵莹监修